大拿是什么意思 大拿东北话什么意思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毛主席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问世二十多年以后,忽有一位叫梅白的诗人站出来,声称诗歌第一句“别梦依稀咒逝川”中的“咒”字,是毛主席听从他的建议,修改过的。
梅白因此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在文中提到,毛主席因此连连称赞他“改得好,改得好”。于是,梅白从此便成了毛主席的“半字师”。
针对这一事件,中共中央党校的胡为雄教授,曾经在2015年发表文章指出:梅白的说法完全不可信。
因为毛主席创作这首《七律·到韶山》时,梅白并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机会向主席提出修改建议。
另外,毛主席的身边的警卫员封耀松,曾在1959年6月26日晚上,亲耳听到毛主席小声吟诵这首七律,读出的诗句正是“依稀咒逝川”。
不过梅白却声称,自己在1959年7月9日的庐山会议期间,建议毛主席改“哭”为“咒”,这个时间就完全对不上。
胡教授的文章问世已经7年,但是至今网上一些文字还在炒作梅白是毛主席的“半字师”。一些网站关于梅白的介绍,当中仍然保留了他给毛主席改《七律·到韶山》的“事情”。
梅白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毛主席的诗词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好评。现在不光是老一辈的人欣赏他的诗词,年轻人也同样喜爱他的作品。
当代的年轻人十分重视原创版权,对抄袭、借鉴十分敏感。毛主席的诗接受旁人建议进行修改,虽然与抄袭、借鉴完全不沾边,但是的确有损害“原创”。
胡为雄教授既然已经放出了证据,点明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这首诗,从初稿到修改稿都是本人手笔,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声讨这个叫梅白的人呢?
看上去,人们似乎并不关心这位叫梅白的诗人,是否在“扯虎皮作大旗”,借毛主席的名气“伪造历史”,往自己脸上贴金。
那么,这个叫梅白的到底是什么人,胡为雄教授究竟说了些什么?如果梅白在“造假”,那么毛主席诗词的“好爱者”们,为什么迟迟不采取“纠错”行动呢?
原来,“半字师”的传说,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梅白自己撰写的一系列“回忆录”。根据网上的一些介绍,梅白是1938年入党的一位老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新四军的宣传科长和地方组织的区委书记。1959年,梅白担任湖南省委的副秘书长。19597月9日前后,他曾经在庐山会议上见过毛主席的面。
梅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了很多“回忆录”。其中有一篇《毛主席的几次湖北之行》发表后,当时就遭到他的老上级,曾在1959年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批评。
王任重表示很吃惊,“梅白竟然做出这种说谎骗人的事”,不明白“他的动机是什么”。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初稿完成后,第一句原作“别梦依稀哭逝川”。
按照梅白的说法,是他看到之后,建议毛主席改“哭”为“咒”的。但是梅白当时的身份,既非诗学泰斗,又非文学大拿,并且也不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
毛主席作为一个诗人,可以说是非常爱惜自己作品的。他生平创作的作品,从不吝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去修改。有相当一部分诗词作品,修改的时间是长达十几二十年。
所以,毛主席几乎不可能将自己的一份初稿,拿给一个非诗词专家的人员观看。《七律·到韶山》的初稿,是毛主席在1959年6月25日完成的。
根据胡教授考证,到了1959年6月26日的晚上,警卫员封耀松已经听到毛主席在吟诵“别梦依稀咒逝川”。也就是说,至少在初稿写下的第二天晚上,主席已经有改“哭”为“咒”的打算了。
1959年9月,毛主席又写信给臧克家、徐迟和郭沫若等人,专门请教《七律·到韶山》和《七律·登庐山》二诗的修改问题,这些信件中从来没有涉及“哭”字的修改。
所以,梅白的说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且毛主席在诗词修改的问题上,虽然一贯乐于接受旁人的意见,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别人一有建议,他就一定会改。
像郭沫若对毛主席的《登庐山》中一些句子的修改建议,他就没有采纳。假如“咒”字不是他原来认定的字,若需修改,那么他肯定还会反复询问多人的意见。
毛主席既然为了刊发《七律·到韶山》,专门写信请教诸位学者,绝无避开“咒”字的可能。除非这个“咒”字,就是他早已认定了的,所以胡为雄教授对“梅白”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大家并不太关心这件事。这一来是因为,梅白即使是个“江湖骗子”,这件事毕竟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二来是因为,一字半句的修改 ,根本就无损毛主席的原创之功。
另外,这首《七律·到韶山》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还不是在于这个“咒”字,而是在于毛主席反复修改过三次的末句——“遍地英雄下夕烟”。
结语
毛主席生平创作的诗词,大多经过了长时间的反复修改。为了让这些作品更加完善,毛主席经常写信给郭沫若、臧克家、徐迟等人请求“笔削”。
部分刊载在报纸上的作品,也曾因为民间来信做出过修改。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水”字,就是罗元贞教授写信建议修改的。
后来,罗元贞教授也因此被称为毛主席的“一字之师”。再比如《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中的“蜡”字,也是采纳了臧克家的建议修改而成。
对于某些人声称自己是毛主席的“一字师”、“半字师”的事情,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以普通人并不关心梅白是否在“伪造历史”、沽名钓誉。
再则,梅白三十年代参加革命,八十年代博得“虚名”。如今他是否还在人世,尚未可知。而当年那些读过他那些“回忆”文章的人,也早已经把他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