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gong 北京故宫官网订票

时间:2023-04-23 03:0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50 评论:0

“我不进去了,在这里看看就好了。”

1954年5月17日,毛主席在新中国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之下登上了故宫的城墙。只见他深情地向宫墙内看去,心中似乎有万千思绪。

“主席,我们最近在故宫新展出了一批文物,要不然您就去里面看看吧。”陪同毛主席登上故宫城墙的一位工作人员见毛主席看着故宫出神,便主动邀请道。

谁知毛主席听了他的话,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就表示自己不进去了。接着众人开始在故宫的城墙上不断走动,每走到一处关键的地方,主席都会仔细察看墙内的情况,但却始终不踏进故宫的大门。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毛主席又有两次来到故宫的经历。但是同前面那次一样,无论众人怎么劝说,毛主席就是不愿意进入故宫参观。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踏进故宫一步呢?

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与故宫的一段“特殊情缘”开始讲起。

一 甜蜜的“北京之行”

1919年的8月,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正处在高潮阶段。各个地方宣传革命的思潮遍及南北,身在湖南长沙的毛泽东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决定北上寻求真理,到北京的高等学府里学习一些知识。

当时毛泽东与李维汉、罗章龙、罗学瓒等几个湖南老乡准备申请“赴法勤工俭学”,为了节省路费他们不得不借宿在会馆当中。而毛泽东则来到了老师杨昌济的家里,与他们家的门卫大爷居住在一起。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老师杨昌济非常热情地让女儿杨开慧带着自己的这名“爱徒”到处走走,看一看北京的人文景色,也顺便尝一尝湖南没有的风味小吃。

杨开慧与毛泽东走在鼓楼大街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彼此都露出了羞涩的神情。此刻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这两个年轻人的心已经交织到了一起。

穿过地安门大街,他们便来到了金水河畔。看着河对岸的故宫城楼,毛泽东的心里也不免泛起了阵阵幻想:“你说这故宫这么大,皇帝老子一个人住在里面难道不闷吗?”

“北京城里多得是没有房子住的穷人,他们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凭什么一个前清的废帝就能住这么大的地方?”

看着阳光洒在金水河的河面上,杨开慧想起了自己平日里看到的北京城里的芸芸众生,心中不免有些义愤填膺。

毛泽东用手捧起杨开慧的脸庞,轻声细语地对她说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一件大事,我们要让全天下的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

“也不知道此时的小皇帝到底在想什么,你说他到底知不知道宫外的事情呢?”对岸的紫禁城给了大家无限的遐想,杨开慧不知不觉喃喃自语了起来。

当天,两个人一直对着金水河有说有笑,直到傍晚才回到家里。此时的毛泽东心潮澎湃,他正在积极地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到底应该在哪里?

一段时间过后,北洋政府批准的赴法勤工俭学名单下来了。许多湖南同乡们都榜上有名,但此时毛泽东却做出了一个对自己,也是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定:留在中国,放弃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

1919年12月,毛泽东再次进入北京。他此行的目的便是领导湖南的同乡们一起上书北洋政府,驱逐在湖南为害多年的反动军阀张敬尧。

这次到达北京之后,毛泽东与同志们一起深入底层工人的聚居区,了解到了更多的实际情况,这也使得他对革命与中国社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此次进京,毛泽东住在离故宫不远的福佑寺,但却没有进入故宫。

不过当时的毛泽东只是一个来北京办事的年轻学生,故宫对于他的吸引力远不如那些挣扎在底层的工农给他带来的冲击强!再加上当时清逊帝仍在故宫居住,故宫也不对外开放,因此普通人更是无缘进入一游!

但当时的毛泽东绝想不到,等他再度踏入北平这座古城时,中国已是换了天地!

二 “进京赶考”的权衡

1949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人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一路扫清障碍进入了关内,然而兵临北平城下时却止住了脚步!

原来早在1925年,冯玉祥便将前清废帝溥仪赶出了故宫。之后原有的紫禁城被改建成了著名的“故宫博物院”。而博物院的首任负责人易培基就是毛泽东的老师。

毛泽东深知故宫内部有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所以当东北人民解放军正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北平城的大门时,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立即叫停了他们的行动。

“对于北平城里的傅作义,我们尽量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争取他起义,北平要是打烂了对全体中国人都不好交代。”

在中共中央的临时驻地西柏坡,毛主席一边看着从前方一层层转发过来的战报,一边大口大口地吸着香烟。

正如后来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共产党人此次进入“平津地区”就是去进京赶考的,所以大家该如何对待当地的群众,如何保护城市里的文物和古迹,这都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事情。

此时,北平和天津地区的国民党守军虽然号称有几十万,但平津都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破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起初,我党派出了谈判代表向傅作义表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意思,但他依旧执迷不悟,企图据城死守。

于是为了保护北平城,同时给予傅作义压力,中央军委决定先打击天津地区的敌人。此时,天津地区的守将是傅作义的老同事陈长捷。

他们听说人民解放军要进攻天津的消息后哈哈大笑,号称“解放军三十天也打不下天津卫”。

但结果东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只用了不到三十个小时便将天津全部解放。这一仗彻底摧毁了傅作义想要负隅顽抗的“幻想”。

于是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手下的部队全部撤出了北平市区,来到城外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至此,历时三个多月的平津战役正式落下了帷幕,北平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那么,在解放北平之后,我军的各级指战员又会如何处理北平城内,尤其是故宫当中的大小事务呢?

三 特殊方法“护古迹”

其实,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之前,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就考虑到了“保护紫禁城”的问题。当时,中央的几位同志还在西柏坡地区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最终毛主席提议:让熟悉北平城区地形分布的同志绘制一幅地图。

1949年1月中旬,正当谈判圆满结束之后,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就拿到了一份内容十分详尽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北平城里的各个大学、古迹、基础生活设施都被一五一十地标记了出来,战士们只要拿着它进入北平,就一定不会出现乱子。

不过,尽管中央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但大家在进入北平时还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由于国民党政府官员的长期不作为,北平城内此时已经是臭气熏天了。成堆成堆的垃圾被堆放在文物古迹的周围,所有的人都只能捂着鼻子经过。

于是经过中央批准后,首任北平市长叶剑英同志向全北平的市民下达了“大扫除”的命令。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行动了起来。而叶剑英则亲自带着几名同志来到故宫附近考察。

“故宫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物古迹,它的一砖一瓦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我们在清理故宫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叶剑英一边用望远镜看着红墙内的样子,一边转过头对身边的小战士说道。

然而,给故宫“做清洁”谈何容易。大家一合计,只能从北平城里动员大量的群众和战士来到故宫里打扫卫生。为了工作起来更加高效,管理人员们将大家分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的人负责将故宫里的垃圾清扫出来,另一部分的人负责将一些难以清扫掉的垃圾铲除干净。

最后一部分的同志则需要用自己手里的运输工具(小推车、三轮车、人力车)将大家清理出来的垃圾运到城外去统一填埋起来。

最终,在大家都配合之下,政府一共从故宫当中清理出了25万方的垃圾。

清理完垃圾后,北平军管会又立马联系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保护专家,请他们来到北平共同商议和探讨故宫的保护事宜。

在专家学者们给出具体的建议之后,人们立刻就对整个紫禁城展开了“大规模的修缮工作”

“我们的民族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好故宫。”在定都北京之后,毛主席立刻就保护故宫的事宜作出了专门的指示。

从1949年到1951年的三年时间之内,新中国政府拿出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对故宫进行修缮和管理。

除此之外,人民政府还组织了一批文物工作者在故宫的周围进行考古挖掘,争取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文物。

眼看着大陆地区已经解放,故宫内的各个建筑也被修缮整理了一遍。如何恢复曾经的“故宫博物院”便成了大家心里的一件大事。

四 三游故宫 探看究竟

1954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去故宫走一走。为了不打扰正常游览的群众,他只叫上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的科长韩柄文

毛主席乘坐的汽车由中南海出发开到了故宫的神武门内。毛主席与众人步行走上故宫的城墙。

上了城墙之后 毛主席一行人从东往西走,而后又向南一直走到了东华门的附近,在东华门附近的城墙上,毛主席索性拿出了一把小马扎,在那里坐了下来。

“来来来,大家一起吃个橘子吧。”毛主席一边笑呵呵地注视着远方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橘子对大伙说道。

“主席,要不然过会儿我们一起去故宫里面走走吧。”陪同在一旁的韩柄文接过毛主席手里的橘子,然后问道。

毛主席摇了摇头拒绝了韩柄文的提议。而后询问起了韩柄文故宫内部的管理情况。韩柄文只好顺着这个话题陪毛主席接着往下聊天。

毛主席了解完了故宫内部的机构设置后,又询问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什么文化水平。

很显然,毛主席心里明白,在故宫工作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否则工作起来稍有差池,都会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突然,韩柄文站了起来若有所思地对毛主席说道:“主席,我们故宫博物院新出土了一批文物,这会儿应该还在午门呢,您要不要去看看呢?”

听说不用进入故宫,毛主席这才欣然答应,大家一起步行至午门城楼。果然,这里正在举行“基本建设文物出土展览”

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每一件展品,这次故宫之行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眼看着天色已经接近黄昏时分了,警卫员才搀扶着毛主席离开。

但毛主席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自然对故宫里的文物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在第一次登上故宫城墙的一天之后,毛主席又来到了紫禁城。

“上次那个午门的展览会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完,要不然这次我们就先从午门开始吧。”早在此次行程开始之前,毛主席就已经规划好了路线,看得出来,主席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之情

到了午门城楼处,毛主席径直走进了上一次没有看完的展览馆。看着看着毛主席便入了迷,在场的所有同志们都不敢对他有所打扰,只能陪着他从这个展览台转到另一个展览台。

突然,主席长吁了一口气颇为感慨地说道:“这就是历史啊!”

原来,此次在午门城楼处进行的展览不仅仅包括了明清时期的一些文物,还有一些古人类化石和古生物化石。

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关于“北京猿人”的考古发现,主席看得津津有味,故而才有了刚才的感慨。

“你们来看,这就是古人类的牙齿啊!”走到一个展览台前,毛主席指着其中的一个文物说道。此刻的他已经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更像是一个看到了心爱之物顽皮孩子。

“主席,我们要不要进故宫里面去看一看呢?”这时候,跟随着一旁的小战士见毛主席如此兴致盎然便开口询问道。

谁知道,毛主席听了这话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先是一口回绝了这位小战士的话,然后表示自己永远也不会踏进紫禁城半步:“进去干什么啊,我们只是来看展览的,看完了就走嘛。”

5月20日,毛主席和陪同人员第三次来到了故宫外。和之前一样,这次毛主席依旧只是选择登上城墙远眺故宫内部的景色。毛主席等人这次游览的路线与他们第一次来时基本相同。

从神武门向西走去,毛主席健步如飞。迎着和煦的微风,毛主席的衣衫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飘荡。走到了故宫的西北角,毛主席立马将几个随行的同志叫上前来,然后在原地坐了下来。

“我们可以在这里拍一些照片啊,你们看这里的景色多好看呀!”毛主席坐在城墙上,整个人都面庞迎着阳光,显得温暖而又慈祥,大家一听可以照相便抢着报名。

最终,大家在故宫的西北角为毛主席留下了一组非常珍贵的照片。照片里的毛主席笑容和蔼。

他拍照的这个地方风景极好,向北望去便可以看见著名的景山,向西而望则可以看见鳌玉蝀桥和毛主席生活与工作的中南海

毛主席极目远眺,他当年第二次来北京时居住的福佑寺以及雷神庙、雨神庙等建筑尽收眼底。他点了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但最终也没有说出口。

因为当天的天气很好,毛主席也就索性“贪玩”了一次。当天他不顾众人的劝阻一直在故宫待到了晚上七点钟左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但是,即便是对故宫如此留恋,毛主席也没有踏进故宫半步。

其实,毛主席始终不肯进入故宫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是人民的领袖,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和缔造者之一,他不想因为自己进入了故宫就被人拿着与“封建礼教”扯上关系。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皇权的象征,曾经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迭与血雨腥风。纵使这座宫殿外部修缮得再华丽、内部陈设得栽奢华也无法抹去它那份特殊的“象征意义”。

因此,毛主席选择不进入故宫并不是因为他不爱历史与文化,而是因为他更爱人民。

五 人民领袖的“公与私”

毛主席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曾经也有过不少的收藏品。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不少的海外同胞就给毛主席送来了大量的精品书画和印章篆刻作品。

但主席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在收到这些东西之后,毛主席主动叫来了自己的卫士以及好几位亲近的同志,当着他们的面立下规矩道:“我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因此我个人收的礼品必须一律交公!”

1950年,旅居海外的著名书法家姚虞琴给毛主席送回来了一幅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迹《双鹤瑞舞赋》

毛主席个人也很喜欢这幅作品,自从拿到以后便对它爱不释手。但最后,主席还是选择将此物捐赠给了国家。

1952年12月,毛主席的友人钱东璧送给了他一副《兰亭十三跋》,毛主席想都没想,直接在友人走了之后命令手底下的战士们将其送到了故宫博物院的管理处。

1956年,民国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来到北京,他深知毛主席的诗词造诣,也知道毛主席对于李白等人的诗词颇为推崇。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上阳台赋》送给毛主席。

这件文物异常珍贵,是由李白亲自泼墨写成的,距今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一些人纷纷劝毛主席将这副珍贵的文物给自己留下,但主席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异常执拗。最后,他依旧将这件文物转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其实论起鉴赏水平和文学情操,毛主席绝对不会输给民国时期的任何一位所谓的名人大家。

但毛主席的心中始终有一杆秤,在他的心里人民与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

无论个人利益如何变化,他都必须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人民将会永远地记住并怀念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