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影评 搏击俱乐部想表达什么
《搏击俱乐部》自上映至今已将20个年头。偶尔翻看2008年大卫芬奇与皮特诺顿一起在男士选择奖的现场读最初关于此部影片的恶评,仍觉趣味十足。
诚然,这是一种美式的调侃文化,但20载往后再看《搏击俱乐部》,依然感慨于大卫芬奇卓越的画面、堪称完美的镜头调控以及非凡的超越性思想。
《搏击俱乐部》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叫Jack的男人展开。从他的开场白里,我们轻易的接收到了导演所要传达的信息——Jack长期失眠导致他精神状态始终有所问题,为此他不断加入互助小组,以获得一夜好梦。紧接着,他遇到了两个人——肥皂商人Tyler和酷女孩Marla。自此,关于Jack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
他周旋于Tyler和Marla之间,他看似收获了友情与爱情,他崇拜Tyler与身俱来的豪野爽朗之气,他迷恋Marla也不可一世的非俗韵味。渐渐,Jack与Tyler有了一场厮打,渐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渐渐,搏击俱乐部成立了。
自此,Jack缺少的阳刚之气在扭曲的挨打中寻回。搏击俱乐部的众人像是一群脱缰的兽族,在拥有非凡傲气的Tyler的带领下,成为了城市黑夜里自诩伟大的假装守护者。电影由此推向高潮。
大卫芬奇作为好莱坞仅有的几位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无时无刻不在电影里表现着他的所思所想所虑。而MV导演出身的他,更是极其善于调控画面。这些优势,使得《搏击俱乐部》成为了一部观感极其爽快的电影。而观感最为疯狂的部分,便是剧情的最高潮。
当Tyler举起枪告诉店员“要是你六个星期内没当成兽医,你就死定了”时,人们以为这便是最为狂躁的台词与画面表现形式了,显然,我们低估了芬奇。因为接着,Tyler拉着Jack的手向其倒上烧碱,嘶天裂地的疼痛感几乎溢出屏幕。再不多久,剧情的最高点,众人已然是放着火,烧着楼的“体制外”群体了。人,每一个人,几乎都成为了搏击俱乐部的一员,几乎都为毁灭城市体制做着一份该有的“努力”。
至此,电影被推向了最终的结局,沉埋在影片中的所有线索汇聚到一起,便是惊世骇俗的反转。然而,反转电影如此之多,为何就这一部如此巅峰,如此不可逾越?
最后,Jack、Tyler、Marla三人再度合体出现。Jack无法控制已如野兽的Tyler,在慌张懦弱的外壳里选择了用最坚硬的子弹射穿Tyler的狂妄。之后,他牵起Marla的手,看着落地窗外的大楼轰然倒塌。暗沉色调里,竟像是一朵黑艳的玫瑰绽放,魅惑的有了些浪漫与不可捉摸。
大卫芬奇的电影向来充满批判色彩,而《搏击俱乐部》又恰恰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具批判张力与批判高度的电影。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大卫芬奇除了给足观者感官上的爽快之外,还毫不掩饰的批判了消费社会的种种。宜家家居?烧掉。星巴克咖啡?烧掉。除此之外,人的野性与欲望在芬奇的镜头下毫不掩饰也毫不做作的被剖析出来。男人可以自我殴打以达目的,也可以偷女人的油脂来做肥皂。好不讽刺!
《搏击俱乐部》就像一出滑稽的木偶戏,讲的是反乌托邦的调子,演的是现实的空话空笑。
Tyler做着搏击俱乐部的领袖,一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领袖。Tyler打着自由的旗号,一如生活中无数的口号。尼采说,上帝死了。于是大家欣欣然,“哦,上帝死了。”就如影片里,Tyler说“我们要为某人报仇”。于是大家愤然而为,便是一股子劲要彰显俱乐部的威武。好不躁动。
然而,白日里的Jack懦弱,白日里搏击俱乐部的成员不尽其然。夜晚的黑暗成为了大卫芬奇最擅长的色调,也成为了搏击俱乐部无法跨越的标签。不论是黑色幽默,还是黑色暴力,甚至是黑色乌托邦。
影片开头,Tyler给出了一个WARNING。第一句是“If you are reading this, then this warning is for you.”多么的Tyler Durden又多么的David Fincher,自带的桀骜混合着影片的每个角落,爽快、暴力、又好不幽默。
显然,一部可以留名影史的电影有的是彩蛋也有的是故事,很多能说亦很多不知如何说起。关于《搏击俱乐部》,他可以是一部简单的R级类型片,也可以是一部改变人生的佳作。倘使作为前者,那不妨在人生窘困时看看,或许心不尽的开朗了些。倘使作为后者,那就看完之后再读读WARNING,也再思索那么几下——作为一部单线叙事影片,实在是通俗易懂的谁都思考得起呢。
“辞了你的工作。开始一次搏击。证明你是活着的。”
要知道,如果你无法活的有那么点样子,如果你无法抛开千篇一律所谓ins风的宜家家居和未必比速溶咖啡要好喝多少的星巴克,如果你无法有那么点看似人模人样的疯狂劲与决绝,如果你无法摆脱“乌托邦式”生活在你梦里驻下的结界,如果你无法把“向往自由”变成“追求我要的日子”,如果你无法放下对领袖式人物盲目又不自知的跟随……如果你永远活在人道主义虚伪的精神安慰中,自顾自站在上帝视角对来路不同的人冷嘲热讽;如果你始终追求着无妄的临终安慰和明日谎言,麻木神经相信公式化的套路会在未来的路口出现。那么朋友,你便从来不是所谓的个体,你只是人口统计里可获缺的某个数值而已,无甚意义的。
每部电影都有它的电影哲学,关于《搏击俱乐部》的哲学,20年来说者众千,却无一趋同。确实,一部电影留下的思考是发散性的。
关于《搏击俱乐部》,曾有人说其烂到谩骂了上帝,不久后,便有人用“上帝死了”反驳。多年而后,谩骂之词大概与这部影史神作没什么关系了,倒是褒扬之词依然未有统一之语。此时此刻,说的仅仅是我的《搏击俱乐部》,也许不得大卫芬奇所谓之一,却也有个人的想法在内了。如此,大概我不再单单是个统计值,而可算个堂堂正正的个体了。
附:WARNING 全文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么这次警告正是为你准备的。
你所读到的本文中的每个词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钟的浪费。
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虚以至于你怎么都想不出另一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吗?
还是你如此容易受权威的影响以至于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
你读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读的了吗?
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思考的了吗?
买了所有你被告知你应当想要的了吗?
离开你的房间。去见一个异性。停止过度的购物和自慰。
辞了你的工作。开始一次搏击。证明你是活着的。
如果你不主张你的人性。你将只是一个统计值。
你已经被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