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深意
唐代诗坛,白居易的诗别具一格,很多诗格,尤其是长诗,白乐天之后再无来者。比如他的长诗《长恨歌》洋洋洒洒,简直如一部精彩的电影,又如一卷风光旖旎的画卷。“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令后世唏嘘不已。同一题材,后人无论如何发挥,虽也出现过《长生殿》这样的伟大作品,但其基本主旨,仍无法超越白居易。又如长诗《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么动人柔肠。
白居易的长诗写得好,关键是因为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又特别重情。一般人读之,情感上极易产生共鸣,不会有距离感。因此,他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几乎成为小学生都能背诵的名句。而几乎每一个到了江南的人,都会忍不住发出“能不忆江南”这样的感慨。
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白居易当年使用的那些并不高级的字眼,也有一些今天人已经难以理解。比如《琵琶行》中有一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很多人就表示不大理解,琵琶声固然铿锵,然而今天看来,银瓶爆破的声音,应该并不动听。那么这个银瓶是否另有深意。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白居易另一首以“银瓶”为主题的诗:
纵观全诗,所谓银瓶,果然别有深意。银瓶本意是汲水容器,要下到深井之中,只依靠着一根丝绳上下。诗人以此比喻古代女子对丈夫的托付,所谓托付终身,就是这个意思。古代女子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如果所托非人,就会一生悲剧。而丝绳断裂,银瓶迸裂,深意就是指夫妻分离,女子被弃。白居易这首诗中的玉簪折断也是此意。
如此以来,我们重新去读《琵琶行》那句“银瓶乍破水浆迸”便是一语双关,既传琵琶之悲音,也传达出女子内心的被弃后的悲鸣。这大约就是为什么白居易的诗虽然总是没有什么高级字眼,却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这一首《井底引银瓶》也是如此,软款深情,娓娓道来,以情动人,令人泪目。
妇女被弃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与古代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压迫,有直接关系。当然,这也有自古以来,女子重情而男子负心寡义的事实相关。《诗经》中那个“抱布贸丝”的氓,就是最早的负心汉,所以后世称玩弄女子感情的人为流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普遍悲剧。
白居易看到了这个悲剧,用了一句话去劝天下女子。这句话被家长老师读到后,他们都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够仔细读一读白居易这首《井底引银瓶》。不仅如此,一些家长甚至建议中学课本收录这篇文章,因为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这首诗真的值得被收录课本,值得孩子们都读一遍吗?
备受家长们推崇的就是全诗最后一句: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不过,孩子们读后,纷纷表示无奈,觉得家长们实在想多了。不过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极高。全诗第一部分,以“瓶沉簪折”比喻女子被弃,这个词遂成为后世经典典故。第二部分女主人回忆自己的爱情,写的缠绵悱恻。
首先,女子很美,“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第二,这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妾弄青梅”这个细节还被李清照所引用,写下了“则把青梅嗅”。第三,这个女子钟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自此,女子大胆追求爱情,步入婚姻,然而等待她的是悲剧的命运“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这首诗能入选课本吗?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