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万绪的意思 千头万绪的解释
“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习近平
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的领袖,习近平很忙,他曾发出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答案是主要都用在工作上了;在国外出访时,习近平曾谈到自己很心疼出访的时间,因为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他提倡奋斗的同时也关心年轻人,以自己的经历劝大家少熬夜:“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当时得知一句话,‘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个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这句话让我想明白了,此后一天就做到晚上12点,就不做了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今天小组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最近爆火的话题:我们的“996”,也欢迎组员在评论区展开讨论。
程序员“996”的工作时间状态刷爆了网络,实际上这种工作节奏在基层是普遍的。基层干部并不是公众所想象的都是“朝九晚五”,而是很充实、很辛苦。他们都在忙什么?
最怕的竟是节假日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县政府办工作,不久前的清明节,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组风景图片。配文字说,“不知道的以为我在旅游,实际上是在督查山林防火,习惯了”。每年清明期间,县政府都要派出多个督察组到各镇村明察暗访,看防火宣传、值守和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尤其是四川凉山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伤亡之后,地方防火形势更为紧张。
前几年到北方某县跟踪调查研究乡镇干部的状态,发现防火是非常沉重的工作、七月半、中秋节、除夕日。节日期间,县乡村干部全员动员,平原乡镇要支援山区乡镇,县乡村干部,按“作战图”分到每个山头坟头。一旦起火,他们就要及时控制住。对此,一位老乡镇说,“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最害怕”,“除夕当天上山防火,家家户户已经回家过年,我们才能回家。这时天已经黑了,家里饺子就要下锅了,家人催我好几次,我还正在回家的路上。”
此外,在当地,防火还延伸到“三夏”、“三秋”两个主要的收获季节,仅仅是防火,就耗费了整整2个多月。上级给下级下了严格任务,“哪个辖区烧了第一把火,哪个党委书记就要就接受处分”。因此,乡镇有“半年防火”之说,工作压力很大。“最紧要的那几天,晚上干部睡觉、早上点名和吃饭均在地头。”
普通干部忙,领导干部更忙
上个月调查期间,一个年轻的镇长谈到现在的工作状态。这位镇长很年轻,4年前从团县委到乡镇工作,先后担任党委副书记和镇长职务。她说,“从春节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过,五加二、白加黑,一休息,心理就发慌”。这是因为,围绕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乡镇的重点项目就有25个,她和乡镇机关干部一直在战斗。按照上级定的时间表,各项工作都是任务重、时间紧,督查很密集,考核也很严格,压力很大。
如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厕所革命”,从去年夏天开始,近期上级要求3月底提前完成。但是基层很复杂,群众认可新式水冲式厕所有一个过程,“干部着急,老百姓不急”。为了短时间完成行政任务,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
这几年,乡镇中心工作明显发生改变。过去,乡镇的主要中心工作是维稳,中西部基层政权被称为“维控型政权”。这几年随着法治进程加快,维稳形势有很大的好转,基层乡镇转而投入了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分配下来,都成了“中心工作”。因此,乡镇工作急剧增加,一年就有几十项列出的重要工作,而且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如果这个乡镇正好处于城市规划区内,那么征地拆迁就是另外一项沉重的任务。
乡镇人口一般在3-5万,乡镇干部大约在30-50人,党委大约在10人,重点工作却有二三十项之多。而且很多重点工作,比如说征地拆迁并不容易完成。因此乡镇干部不忙才怪。普通干部忙,领导干部更忙,如果是书记、镇长最忙,他们对全部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关于党委书记的忙碌,某镇书记这样说,“人人都知道乡镇累,乡镇很复杂、很忙、无头绪、无规律,没福利、没待遇、没环境,8小时之外不能关门走人。我的手机没有关过,我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日子也要来一趟。”
形式主义害死人
尽管有时也有牢骚,如加班大多没加班费、开私车下乡工作而车补不到位,却大多是任劳任怨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国家快速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
令他们更烦恼的是“做了很多连自己都瞧不上的形式主义工作”,损害了他们的工作激情,形成了精神负担。这使得基层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得不到社会公众理解。对于乡镇而言,形式主义工作的根源是上级的“官僚主义”,包括机械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不讲客观条件、无比严苛要求下级,等等。对此,乡镇干部常常疲于应付,从内心里感觉到痛苦无比。如何最大程度上避免形式主义,科学地指挥整个行政体系运转非常重要。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炮”,整治环境卫生是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地方不作调查研究,就要求农民把柴堆放在屋内,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为了迎接检查,乡镇干部就不得不亲自去干,还雇人干。农民在一边看笑话,“你看干部不干正事!”实际上,人居环境整治是人民群众欢迎的事情。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整治,要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湖北襄阳市整治人居环境时广泛宣传的十二字要求,“拆顺畅、扫干净、码整齐、保常态”,契合大多数农业型农村的实际,得到农民欢迎,值得推广。
易地搬迁扶贫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上级督查整改的重点。但是基层乡镇普遍面临困惑,搬迁户是贫困户中的“特困户”,一般缺乏劳动力,他们大多只能由低保五保政策兜底,产业扶贫并不现实。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地方就采用楼上住房、楼下车间的方式发展产业。但是从安全性角度,这是通不过消防的,这是典型的“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很大,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也没有前途。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了宝贵的扶贫资金。
在公务员的负担中,广为诟病的是文山会海的问题,这是2019的“基层减负年”要解决的大难题。文字材料工作是基层最主要的负担之一。原来经常有上级部门周五打电话要求递送材料、报送数据,省要求市周一交,市就要求县周日交,层层加码,乡镇干部就必须加班加点。另外基层事务多,开会布置自然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如何提高开会效率是一门学问。有的领导干部一个星期恨不得天天要参会,领导干部成为上传下达而不是落实工作的。有的地方规矩很坏,如为了某个工作而成立的临时机构开会办事,非得要书记镇长去,但是确实脱不开身,忙啊。
抓住乡镇政权建设问题
这两年基层流行通过“项目拉练”的方式来督促基层落实工作。“项目拉练”的字面意思是把各项重点任务或开工的建设项目拉出来评比。包括市拉练县。通常由市领导带队,各委办局一把手参加,人数达到上百人,分成多个队伍,花上一整天到各县区项目现场考察。县按照同样方式拉练乡镇,乡镇则拉练村。各类项目都可以拉练。如2018年开始的“厕所革命”,一季度拉练一次。拉练考察之后,考察干部对考察地区打分,排在末尾的县、乡镇、村主要负责人要带上“黄旗”,要表态发言整改目标和措施。
通过密集的“项目拉练”来解决问题,本质上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运动式治理推进工作。这种方式显然有效果,却因其数量过多,加重乡镇迎检负担。运动式治理作为启动工作的策略,应当适可而止。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诸种任务,现阶段政府应寻求普遍地形成常规性的基层治理机制。这正是目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做的工作。
从乡镇机关本身来看,直接的问题乡镇机关普遍缺人手。乡镇本身编制不多,还常年难以满编。尤其是年轻人短缺,乡镇干部出现了老中青断层的现象。乡镇好不容易分来年轻干部,经历了一二年的训练,就被也缺乏人手的县政府借调上去,如任务重的组织部、纪委。在发达地区,乡镇机关缺正式干部,就大量聘用非正式干部,由县和乡镇发放工资。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乡镇干部就不得不身兼数职,陷入终日的忙碌之中。
实际上,乡镇是否没有“干部”?并不是,乡镇基层存在体制改革造成的大量“冗员”。如在湖北省,2005年税费改革时,原农口的“七站八所”干部,改变身份成为了“以钱养事”人员,一个普通乡镇有20-30个。这些人原来是经验丰富的干部,是可以利用的。
比如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市扩张、乡村振兴带来很多事务,乡镇干部严重短缺。区里就通过地方财政补贴一部分工资,返聘这些人进入政府作为“非正式干部”,发挥他们的优势。如2011年,武汉市某乡镇恢复乡镇和村之间的“总支”,目前5个总支一共22人,只有4个行政编制,18个干部来源于“以钱养事”人员。有1个工作能力突出,还当选了总支书记。
总支承担了乡镇90%以上的工作,为乡镇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乡镇党委政府也很尊重这些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把他们和其它正式乡镇干部同样对待,整合了这些改革后难以发挥作用的“干部”。
也欢迎各位组员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谈谈你们身边的“996”和加班?
夏柱智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