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airs 超火的英文歌
据央视新闻2月25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称,中国航天即将开始选拔国际航天员登上天宫空间站,用中国的飞船上太空,联合开展科学实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
欧空局不合作:各国抢着上
看到这新闻,各位一定想起了一个多月前欧空局不再与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声明,1月25日,欧洲空间局总干事约瑟夫·阿施巴赫 (Josef Aschbacher) 在巴黎举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太空新闻的问题时说:
我们非常忙于支持和确保我们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承诺和活动,在那里我们有许多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目前,我们既没有预算,政治也不允许,没有参与第二个空间站的打算” ,阿施巴赫说。
欧空局不再与中国进行天宫空间站合作消息传开,国际上都在讨论中国天宫空间站独木难支的尴尬境地,曾经中国和欧空局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记录,互换宇航员训练,天问一号数据中转等。
欧洲空间局总干事约瑟夫·阿施巴赫 (Josef Aschbacher)
2014年欧洲航天局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了《2015-2020 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明确在深空探测、 空间科学、对地观测、测控服务、空间碎片、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
2016年,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参加了欧空局的合作探险评估和锻炼人类行为和表现技能(CAVES)宇航员培训课程,该课程评估和锻炼人类行为和表现技能的合作冒险。
叶光富参加训练
2017 年,欧空局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 (Samantha Cristoforetti) 和马蒂亚斯·毛雷尔 (Matthias Maurer) 在沿海城市烟台与 16 名中国宇航员一起参加了海上生存训练,并一直在培养中文技能。
2021年12月1日,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共同宣布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的火星快车号轨道器进行了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以上是中国与欧空局合作上的几件大事,双方合作气氛非常好,但随着俄乌冲突的发生,意识形态隔阂,美国的阻挠,一切都已经改变,目前中国天宫空间站已经建成,本来欧空局的宇航员在不久后即将登上天宫空间站,但就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可能了。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嘲讽:中国人真没有合作者了吗?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发射成功,纽约时报一如既往的发表了评论,喜庆时刻,纽时却没有好话,出言讥讽道:欧洲多国都争抢着参加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而对于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却无人问津,虽然欧洲有派遣宇航员前往中国训练,然而迄今为止欧洲却对中国的天宫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
还真给美国人给说着了,如上文所述,欧空局果然没有兴趣来参加中国天宫空间站,纽约时报表示,阿尔忒弥斯计划全球参与国十几国,而中国天宫却孤零零,形单影只,各国都没有兴趣,很多朋友看到报道,心里不免有些生气,但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中国天宫空间站:真无人问津?
其实纽约时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天宫在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后才算基本转入常态化运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要合作,也只能从现在开始往后算。不过天宫空间站上与国外多个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早就已经展开了:
2019年6月12日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这些项目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墨西哥、秘鲁等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和私营实体等。
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2028年,问天实验舱上的国展区域还将安装一个高能宇宙辐射探测(HERD:High Energy cosmic-Radiation Detection) 模块!
高能宇宙辐射探测(High Energy cosmic-Radiation Detection)
这个HERD模块总重达2.3吨,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意大利航天局达成的合作协议,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士的科研机构参与了这项研究,所以担心天宫无人问津的朋友是多虑了。
欧空局不代表欧洲,国际社会就是那一撮
欧空局总干事宣布不再与中国天宫合作的消息属于官宣的一种,至少在近期是不会有合作了!但我们必须要了解,欧空局并不能代表欧洲,欧洲多国都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所以报名参加中国天宫国际宇航员的选拔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欧空局与中国的合作的取消,美国一定是出力不少,中美脱钩正在加剧,5G,芯片产业等都在逐渐加快速度,与之对等回击,中国目前也在政策层面上有所反应,比如审计,这个估计还不能瞎BB,所以各位还是去搜索下这方面的内容了解下。
美国为首的所谓“国际社会”正在与中国“渐行渐远”,但事实上却挺可笑的,因为所谓的国际社会(西方诸国)其实只占地球上国家总数的1/5都没有,而且这些国家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或者技术合作关系。
比如中法就在合作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 (SVOM),主载荷X射线天文望远镜 (MXT, 法/德/英, 图1-3)、X射线和伽玛射线相机 (ECLAIRs, 法),日前已经封装在运输箱中,即将在近日起运前往中国,以完成与SVOM卫星平台的总装测试工作。
而除了西方国家以外,还有大量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比如中东沙特与阿联酋等国,早就与中国展开了航天合作,比如阿联酋就在前不久与中国签署了嫦娥探月的合作,据说合作金额高达300亿人民币,不过这个只是传闻,但合作是真的,只是金额没有公布而已。
所以笔者相信,此次国际航天员选拔很有可能有来自中东友好国家的朋友,也不排除西方发达国家的申请,当然还有可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会依照友好国家的申请与各项严格选拔,选出符合登上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
熟悉中国航天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国的航天目前太空探索的项目主要还有如下几大块:
- 1、月球地面国际站计划;
- 2、火星采样返回计划;
- 3、深空行星探测计划;
- 4、月球载人探索计划;
除了第一个月球地面国际站,暂时与俄罗斯合作,但目前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其余三个目前是中国航天独立执行,当然有合适的合作者相信也是可以开放合作的,笔者比较看好中东大小油霸的合作,资金充裕,又有航天探索上的野心,阿联酋就是最好的榜样。
中国要调动起中东各国在航天探索上的积极性,要让中东的金主主动找咱们合作,钱赚多了要有点精神需求嘛!而美国由于合作者众多,无法拿到更高的合作地位,而中国却不一样,一个新兴的航天大国正在向强国前进,一起探索前行的“送碳”要比成功了的锦上添花要有效得多。
哪国宇航员将捷足先登?居然是加拿大,各位没想到吧
中国航天开始选拔国际航天员,这个消息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未来究竟谁会是第一个登上天宫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其实这个桂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早就应该定下来了!很多朋友都没有意识到,在2019年发布的合作项目清单的第五项:
第五个项目:太空肿瘤实验,研究空间飞行条件下的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这个试验是需要有研究科学家参与的,负责这个项目的是挪威科技大学的医学博士Tricia L Laros博士,预计将于2025?2026年以载荷专家的身份登上天宫空间站展开为期31天的在轨研究。
这项研究也不止挪威,而是一个多国参与的项目,包括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法国国际太空大学、比利时核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弗里耶大学以及荷兰的哈布雷赫特学院等,所以欧空局说了是不算的,各国与科学机构可以自行组织参加。
拉罗斯博士
顺便抛出个问题,登上天宫空间站的Laros博士到底要不要学中文?因为笔者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天宫空间站基本所有的仪器操作按钮以及画面都是中文显示,要是Laros博士不会中文的话,估计还真玩不转!
外国航天员登上天宫空间站,要不要付钱?
最后来讨论下这个话题,此前也曾在文章中多次提及,笔者的意见是要付钱,因为发射一次成本高昂,我们绝对不能做免费的事情,必须按照商业运营的标准来,可以参考国际空间站的方式,比如分成船票的单价和进入空间站的使用费等:
票价多少合理?
上空间站的美俄票价都不一样,俄罗斯大概是6000?7000多万美元/人,SpaceX是5500万美元/人,未来的波音星际航线是9200万美元/人,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一次的成本此前有论文公开过,大约是8.8亿人民币,约合1.2651亿美元,3人制,每位宇航员约合4217万美元。
这个价格在美俄航天报价中还是很低的,当然这只是成本,我们可以上浮1000多万美元,比如5300万美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发射一次劳师动众,赚个1000万美元回回血,也是应该的。
空间站设备使用费?
除了船票外还得有空间站使用费,这个相当于是租金,因为外国宇航员登上天宫肯定不会没事干,需要做实验,需要占用空间,需要消耗水电等资源,所以必须要制定出一个收费标准,笔者曾经拟定过一个收费方式:
- 1、空间站成本按10年折旧计提;
- 2、空间站体积,按每立方米造价;
- 3、持续维护的费用;
- 4、水电消耗适当填补下
天宫空间站造价大约是80亿美元,总体积为大约为662.06798立方米,按设计寿命10年计算,那么每个立方米每年需要多少费用呢?大约是120.8万美元/年,维护费用每年费用为31.5亿人民币,10年合计315亿,约合45.283亿美元,约合每立方米68万美元左右,总计约为189万美元/年/立方米。
如果某位国际航天员登上天宫空间站,携带了一个安装后1立方米体积重量为200千克的设备,那么要支付多少钱呢?这里还有一个货运飞船的上行费用,货运飞船飞行一次需要3.5亿,能装载6吨(实际一般只能装下5.2吨,因为很多存在很多无法利用的空隙),平均下每千克运输成本为1万美元不到一点,合计200万美元。
所以这台设备在轨一年产生的费用就是,189+200=389万美元
当然这只是一个算法而已,是不是合理各位可以留个言提个意见。除了设备费用外,还有人员进入空间站的“住宿费”,2019年6月7日,NASA宣布宇航员搭乘SpaceX的龙飞船2号或波音星际航线进入国际空间站,每人每天费用约为3.5万美元。
如果参考3.5万美元/天算,比如Laros博士31天,就为108.5万美元,那么该支付的总费用为:
4217(5300)+ 389(600)+108.5 = 4711万美元(6008.5万美元)
前者是成本,后者是报价,赚了1300万美元不到。
据笔者了解,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的费用只是一个拟定费用,实际费用并没有那么高,因此利润率还会进一步上升,而据公开的消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发射一次发射可以低至6660万美元,而SpaceX的龙飞船发射可以低至4000万美元左右,估计我们的费用应该在SpaceX和俄罗斯之间,所以一旦形成商业化,这个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就像俄罗斯的船票那样,一张7000万就能把一次发射的成本全赚回来!
搜索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