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雕像的权利 重塑雕像的权利歌曲
文|令狐伯光
可能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商业活动降低的关系,这就导致很多演员明星去参演各种各样的综艺,而音乐人就沉寂后在写歌,今年就知名音乐人从周杰伦、汪峰、邓紫棋、赵雷,再到现在薛之谦、张艺兴都出了新专辑,或者新EP。
如果算上其它知名音乐人,数量就会更多,比如周传雄就发了新专辑《念念不忘》。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现在网友不是经常怀念以前的华语乐坛,同时对于以前的华语音乐人推崇得不行,那么这么多知名音乐人发表新专辑,又有多少歌曲火爆过呢?
答案是周杰伦,邓紫棋因为名气发表时还是火过的,但是也很难复制以前那种热门歌曲大街小巷播放,一直播放几个月的那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过后却不行?薛之谦,张艺兴新专辑为何又“扑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已经写过很多遍了,周杰伦,汪峰也好,邓紫棋,薛之谦也罢。他们基本上度过了创作巅峰期,邓紫棋和薛之谦年轻一些,还有在音乐风格,编曲和制作上面有些突破。
这个音乐风格和唱法都固定了,要突破是很困难的。突破得不够观众会骂你吃老本,突破得够多会骂你没那味儿了。所以只有完全突破还能贡献好听的歌曲才算成功,但是这对于早就达到巅峰期的创作者来说太难了。
没错,答案就是这么的简单,上面列出的知名音乐人发表的新专辑,我个人全都都去仔细听过一遍,或者几遍,基本上都是这个问题。
如果要说音乐比较火爆和出圈的大概只有周杰伦,邓紫棋和张艺兴。
周杰伦就是华语乐坛超高的情怀在撑了,邓紫棋就是高投资,高投入,还有一定突破音乐风格和好听受到业内外的认可,但出圈程度还是和以前比不了。张艺兴则是当下唱跳爱豆顶流,歌曲一向数据很好但不太讲大众的传播度。
另外,我认为现在哪怕真的出现一个创作达到巅峰,歌曲也具备传播度的音乐人,在现在想要火遍大江南北也非常的困难,除非搭上某种热门流行文化的快车,在传播上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詹雯婷为电视剧《苍兰诀》演唱的歌曲《诀爱》,《苍兰诀》有多火这首歌曲就有多火,那么詹雯婷也就有多火。
但是如果只是走纯粹音乐路线的话就不同,因为现在的时代不同了。
周杰伦,汪峰等知名音乐人都发了新专辑?为何都“不太火”
这个过去是唱片时代,这个传播模式是这样:音乐创作者-->大v(电台主播、节目制片人)-->听众,因此听众的审美实际上是被大v所决定的,一小部分人决定所有人听什么音乐。但是当初的音乐又确实做到好听和流行这点。
现在的的音乐是大数据推送模式,你找什么类型的音乐,你的音乐播放器就会给你推送什么类型的音乐,这是由算法决定的。这种情况下不同偏好的听众会迅速分裂成多个群体,听雷鬼的听众很可能一辈子没听过激流金属。
首先风格偏好细分了,导致去中心化,自然没有以前那种一统天下的歌手和歌曲。其次是创作模式改变了,以前是厂牌—流水线—职业音乐人的模式在生产,产能很低,但是能保证质量,相当于行业内部已经替听众做了一次质检筛选。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主流乐坛很可能都不复存在,实际上,现在音乐作为娱乐的主流生态位也被挤占了。2000-2010年,音乐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5-15分钟娱乐的方式。现在的话,游戏,网文,动画,电影,电视剧都可以取代这个生态位,特别是短视频成了主流。
这是技术进步导致的结果,本身就和乐坛本身无关,全世界的乐坛都这样。
当年大家都听周杰伦,是因为除了听周杰伦也没啥太多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这就跟周杰伦上一代的电视剧有一堆万人空巷的电视剧,“万人空巷”的原因是这一万人的巷子里,只有一台电视机。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导致的传播学问题,在现在的去中心化传播下,主流乐坛很可能渐渐就不复存在,美国就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未来很可能是这样:懂得找音乐的人自己去找,不懂的就天天听cardi b之类的音乐就得了。
国内已经很明显了,重塑雕像的权利在参加《乐夏2》之前一年就能挣70万,万青能挣100万,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这些钱就足够花了,而中国这样的独立音乐人,地下音乐人其实不少。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那么这些音乐人优秀的音乐为什么没人听呢?
答案也很简单,专业技术和听众审美对于文化传播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专业审美和歌好不好听却是再人回事。因为人民群众评价歌曲的标准是好不好听,专业技术留给搞研究的少数人去专研就行了,绝大多数人听歌只是为了消遣。
这个连接专业技术和大众喜欢听的传播平台,就是以前是唱片时代,现在是数字音乐时代,这就又回到了短视频,数字音乐占据乐坛主流这点上。国内流行音乐的倒退、进步与专业技术无关,重要的是好听的流行乐,在进入短视频和数字音乐时代,也就是所谓的主流流行乐坛垮掉了。
我们仔细想想,就算是凤凰传奇这种抓耳又有记忆度的歌曲也没人觉得不好。口水歌很好写,但好的口水歌却越很难写,现在就是好的口水歌来越少了。很多小鲜肉的单曲听了三遍都没印象,短视频神曲口水歌确实不少,可是大部分都是基于改编和抄袭。能听的却不专业,专业的却不能听,这就是现在华语乐坛的问题。
周杰伦,汪峰,邓紫棋和薛之谦新专辑都没火?没事,全世界都不行了
我们说回到周杰伦,汪峰,邓紫棋,薛之谦他们新专辑上面,他们的歌曲为什么传唱度不高前面已经说了,其实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新专辑不火太正常了,如果大火反而不正常,因为传统唱片公司和打歌渠道早就已经死了,好东西听不到创作者和观众一样都很难受。
这几年,我听了很多知名音乐人的新专辑,比如去年业内外都称赞许嵩的《呼吸之野》,作品是还是不错的。而且相比之前虽然没有那么的口水歌了,但是专业性,编曲和器乐搭配强了很多。
不过,华语音乐的听众,音乐训练是严重不足的,用教育学理论来说,你做的东西不在他的最近发展区,那他也听不懂啊。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有小众的市场,能出专辑。也有唱片公司根据人们普遍水平做出来的流行的市场化程度高的音乐专辑,这样才比较健康吧,也能养活更多音乐人。
比如华语乐坛的神话周杰伦和王菲,王菲做了很多挺酷的专辑,但是也要靠《红豆》、《容易受伤的女人》《传奇》这样的歌曲去赢得普通听众,因为她毕竟是流行歌手,赚了钱,产业才能健康,给她写歌制作得人才能有钱拿。
周杰伦后期有几张专辑挺有想法的,大众有点听不懂,对他评价不好,周杰伦个人可能都觉得挺遗憾的。现在的市场不健康,没有人和他竞争了,也很难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新歌我听了,他还是把熟悉的元素运用一遍,就这居然都显得诚意满满。
大众对于制作精良又好听的流行商业歌曲,实在是太饥渴了。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能听的歌呢?答案就是只剩下因为经济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从业者也越来越多的独立乐坛了,这个华语独立乐坛的丰富度比以前强大了十倍不止。
现在占了乐坛绝对数量的是独立音乐人,质量自然是良莠不齐,同时由于从业人数的变化,以前每年原创歌曲数最多十多二十万首,现在一个网易云每年就有三百万首,数量级飞升了,作为听众要从中找到优秀作品自然就更难了。
但是我相信实际上虽然优秀作品的比例大幅降低了,但其绝对数量一定是更多了,只不过更难让听众发现了,因此现在的热榜可以说完全失效了,无法履行筛选好歌的职能,当然这就是个传播学的问题,和音乐本身已经无关了。
最后,我个人作为一个小众音乐爱好者,对我来说近十年华语音乐我能听下去的越来越多了。以前类型丰富的是欧美和日本音乐,华语音乐完全没有对我口味的,现在华语音乐至少有一些我喜欢的。
但对于大众来讲,这种主动找好歌的行为还是过于困难了。
搜索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