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在哪里 天目山风景区在哪里
如果你把这篇文章理解为立雄心壮志而“闻鸡起舞”的心灵“鸡汤”,那就南辕北辙了。我只不过要讲讲“闻鸡起舞”与天目山的渊源和故事。故事之前,来张天目山风光照养眼↓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焚香弹琴,演了一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妇孺皆知。可是,这终究是小说演义。
历史上真实的用歌声打败敌人的真实事件并不多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四面楚歌,项羽被韩信围于垓下,弹尽粮绝,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仅存的斗志瞬间溃败。
历史上还有一场对决,重演了 “四面楚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说起来或许鲜有人知,他就是东晋刘琨。
公元4世纪初,刘琨出任并州剌史,兵驻晋阳城。匈奴南下,当时的晋阳北邻匈奴,是抗敌的前哨。刘琨文武全才,也擅长吹胡笳。刘琨一面防守鏖战,一面修书求援。可好几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士气低落,刘琨十分焦急,怎么退兵?
这天,登上长城看着同样奔袭同样僵持不下的匈奴军队,刘琨忽然想起“四面楚歌”。于是下令会吹胡笳的军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半夜时分,月朗星稀,一阵阵哀伤、凄婉的乐曲,划破夜空,直传到匈奴的营帐。乐曲充满了惆怅,如泣如诉。仿佛听家人遥远的呼唤,匈奴的士兵们听得入了迷,引起共鸣,顿时营垒里哭声一片。首领单于还要制止,但一看此情景,这样的情绪,焉能打仗?他也深知士气对军队的战斗力的影响。于是下令趁着夜色,悄悄撤兵,士兵皆泣而回。
刘琨和“闻鸡起舞”有何关系,扯天目山何干?这里面有着历史的渊源。
刘琨与祖逖(ti)少即为好友。祖逖为东晋抗击匈奴的名将,时任司州主簿,屯兵天目山。刘琨与祖逖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又常互相勉励,苦练杀敌本领。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天目山的历史或许绝非只此。殷商时期,这里曾经是南伯侯姜文焕的封地,小金顶道观即为其祭祀庙;春秋时期,楚昭王被吴国打败,曾逃到此地避难;秦末,楚霸王项羽为了寻找楚王后裔,也曾到过此山。山上“霸王台”,据说就是为纪念霸王所建。唐初,大将尉迟恭也曾在此屯兵,相传,山麓的高大寺(原名慧照寺)即为他所监修。
故事就此打住!这么多的故事,就是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深邃的历史,才能包裹起文化的厚重!登天目山,让我们瞬间有了“仪式感”。
讲天目山,其知名度并一定为驻马店人所知。但说起生态旅游线路,全长33公里的“翡翠画廊”或许知名度更高一些,它依薄山湖之水、天目山之秀而建。天目山位于驻马店南部,与信阳、南阳两市结合,其主峰则在信阳市平桥区境内。
秋高气爽,正是登山时!周末,朋友相约登高赏叶,探寻天目山小金顶上业已失落的道观。
攀登天目山,按照叶辛卯(驻马店人,七旬登山达人,徒步精神领袖)的线路,从确山县任店镇“翡翠画廊”薄庄、刘庄处南行(地标:天目山徒步),一路翻山越岭,风景无限。只可惜太辛苦,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不为休闲登山者推荐。我们则沿天目山主峰北端(地标:天目山北路)崎岖山路登峰,其宽度甚至可容越野车,一脚油门直达山顶。
天目山植被葱郁,小金顶海拔近700米,孤峰突起。整个金顶北东南三面如刀削斧劈,侧立千尺,唯西面可容一人攀援而上。而峰顶平坦,道观虽已经没落,但依山势而建的宏伟气势尤为可见。
下图:远眺小金顶,顶建道观
老远就能看到一个石条堆砌的寨门,寨门内一神态萧条的老道正坐在寨墙旁,老道似乎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也不愿意我们给他拍照:
按照驴友们的讲述,老道以前不是这样,颇有仙风道骨。以前照片:
后攀谈得知,老道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刚从医院检查回来,嫌拍照折寿。随着攀谈的熟知,老道总算打开了话匣子。
老道说自己就是山下人,已七十有余,早年跟过杂技班,已在道观几十年,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这座道观名为普音观,历史上香火盛旺。道观第一次遭到破坏起于灭神运动,被山下火烧庄(名字巧合?)的村民一把火烧毁。第二次破坏则是因大炼钢铁,观内所有铜铁器全部进了熔炉。从此,道观落败。
老道也曾与文友攀谈,此观相传王莽新朝末年,汉景帝后裔刘秀,也就是后来的光武帝为躲避王莽的追杀和更始帝的排挤,从南阳取道桐柏山系,翻越天目山。刘秀后感于在此避难,而修建道观。现存道观是经历代修缮,现存祖师殿、娘娘殿、药王殿、天爷殿、龙王殿、刘王殿等建筑,还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他还谈到,北门以前还藏有一颗定风珠,不过在1951年被人盗走,此后山上的风变得很大。
我们在道观内的巨石上发现了两个不同形状的石坑。道士告诉我们,圆的名叫油罐,方的名叫盐罐,相传每天放一定量的油和盐,两个石坑内每天自流油盐。道观的修建巧妙利用山中巨石,浑然天成,实属不易。
道观中仅存残碑,上有“乾隆三十一年字样”,并有不少刻有神秘符号的文字和几何图案的汉砖,询问了道士,他声称自己也不太清楚。
天中晚报原创文图(视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