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春雨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时间:2023-05-11 10:2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9916 评论:0

雨水(2月19日)2月19日迎来“雨水”节气。“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春风化雨,百花迎春,雨水节气,春花、春雨汇聚,春耕春种也开始了……

雨水

太阳黄经330°,正月中

疫情挡不住春的脚步,转眼已是“雨水”节气。

河水破冰,大雁北归;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草木随着阳气的升腾萌发出嫩芽,禽鸟在枝头跃动,农家开始为春耕忙碌,大地开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下,全国上下正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目前除湖北省外的其他地区病例已连续十多日呈下降趋势。“雨水”是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节气,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中华大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待雨霁,初晴,但寻芳草绿,莫问白云深。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丨雨水之日“獭祭鱼”,獭,水獭,又名水狗,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

二候,鸿雁来丨雨水后五日,“鸿雁来”,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

三候,草木萌丨再五日,“草木萌动”,雨媚风娇中,莺飞草长了。

|雨水·雨之古字|

雨的古字,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 ,每行三点。这个象意,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雨水·诗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前人认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春雨断桥人不渡” 不仅暗示了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双飞”有了物候的意味。

雨水习俗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还用爆米花供奉,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拉保保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是干爹的意思),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旧时医疗健康条件较差,很多儿童疾病不易治愈。因此家长给孩子“拉保保”,希望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回娘家、接寿

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雨水养生

中医认为,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要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一时节要预防“倒春寒”,建议不要过早脱下厚外套。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疫情面前,我们少出门,在室内做好保暖,不聚集,身体健康最重要。

编辑:刘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