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真的吗 历史上水浒传是真的吗
提到《水浒传》,人们就想到了宋江,想到了梁山泊108好汉。但是《水浒传》毕竟只是小说,和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真实的宋江起义的确存在,但是规模较小。但是,宋江起义却因为《水浒传》而名扬天下,人尽皆知。
宋江起义,发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当时北宋的政治已经败坏。宋徽宗只知道舞文弄墨,嬉戏游玩,对治理国家却一窍不通。围绕在宋徽宗身边的,有蔡京、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王黼、朱勔、高俅等人,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权,为虎作伥,使得民不聊生。到了宋徽宗后期,全国开始爆发地区性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当时还有一场规模较大的起义,为方腊起义,被写入了《水浒传》之中。除了宋江起义,方腊起义之外,其他地区还有许多的起义,这些起义都被纳入到了《水浒传》的系统。
从地点上来说,《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宋江起义的根据地,梁山泊的好汉们还在这里击败了高俅带领的大军。事实却并非如此。宋江起义活动的地区包括苏北、山东和河北一带,《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但是他们却是流动作战,并无根据地。
宋江起义线路
梁山泊在宋代被称为梁山泊又称梁山泺,原本是一个很小的湖泊。宋神宗时期,黄河决口,河水就在此冲刷出一个八百里湖泊。而当时有许多“盗贼”便以梁山泺作为活动据点,《宋史·许几传》云:“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
在任谅提点京东刑狱期间,对这里的盗贼进行了肃清,使得盗贼“迹无所容”。宋江起义期间,杨戬镇守京东一带,在梁山泊“括废隄、弃堰、荒山”,也就是对梁山泊进行“围湖造田”,进行经济建设。可见,宋江起义虽然波及到了山东,但是却并非以梁山泊作为根据地。
再来看规模。《水浒传》中宋江起义军一共有108好汉,而正史却记载为三十六人。《宋史·侯蒙传》提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宋江在战役淮南过程中,不断遭到周边县城的阻击,损失惨重。其中沐阳一战对宋江打击很大,而当时沐阳县尉仅用弓手就击败了宋江,当时沐阳县所有的弓手也就80人。此战,宋江军损失20人。宋江起义不止36人,这里的36人是比较重要的人物。不过总体而言,规模也非常小。
有关宋江起义的早期野史、小说、杂记也认为宋江集团就是三十六将,不过具体哪三十六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宋末年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首次把三十六将的名字和名号写了出来,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这三十六将似乎不是来自于宋江起义,而是来自于太行山一带。
三十六将中,明确提到太行的有五处,如卢俊义赞是:“风尘太行,皮毛终坏。”燕青赞是“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张横赞:“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戴宗赞:“汝何行之,敢离太行。”穆横赞为:“出没太行,茫无畔岸。”可见,南宋时期的三十六将是来自于太行山一带的“起义”系统,后来以“张冠李戴”的方式转移给了宋江系统。
之后出现的《大宋宜和遗事》就是《水浒传》的前身,该话本将梁山泊故事和、宋江起义故事和太行山人物进行了融合。其中写道“且说那晁盖八人劫了蔡太师的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得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此处,就将太行山和梁山泊混为一谈了。
受到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影响,元朝时期的文人们很多都认为宋江起义出现在梁山泊一带了。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有“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巨野、金乡,北靠青、济、兖、郓,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数百只战船,三十六座宴台楼,聚得百万军马粮草。”明朝时期,地方志也将梁山泊确认为宋江起义的地点,如《山东通志》云:“梁山泺在东平州西五十里。宋南渡时宋江为寇,尝结寨于此,中有黑风洞。”
在《水浒传》中,宋江以接受“招安”的方式结束了起义,但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当时的大臣侯蒙曾提出过对宋江进行招安,他上书写到“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但是侯蒙还未正式实施招安,自己就去世了,于是招安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宋江起义规模虽然比较小,但是靠近北宋统治核心区域,影响很大。宋江在沐阳一败后,就在海上打劫船只,“宋江掠至海,趋海岸,劫巨舰十数。”宋江的目的,可能是乘船逃离海岸,寻找一处海岛安身,如此就相对安全了。不过当时海州(连云港)知州“募死士千人,距十数里,大张旗帜,诱之使战。密伏壮士匿海旁,约候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贼大恐,无复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
可见,宋江不是选择的主动接受“招安”,而是在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两者差别很大。《水浒传》中说宋江等人在梁山泊击败了高俅的大军,实际上高俅并未带领军队和宋江交战,对付宋江的主要是张叔夜。南宋徐梦萃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张叔夜,字嵇仲,开封人,侍中徐国公耆之后,通经史,善属文,习兵法,长于诗咏,有文武大材。后起知海州,破群盗宋江有功。”
&34;张叔夜题名碑&34;石刻
宋江投降后,就加入了宋朝军队,一起出征方腊。《三朝北盟会编》提及:“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宋江的最后结局和小说写的是大同小异,如《东都事略》记载:“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清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也就是宋朝平定方腊起义后,兔死狗烹,宋江也被处死了。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文官,并且时时刻刻想到“招安”,表现了一种“忠君”思想,这是后来改造的。史料中并未提到宋江是一个书生,他活动在东南沿海,多在海上、河道上转移,应该是商人出生。历史上由商人发动农民起义的很多,例如黄巢就是一个贩卖私盐的商人。
宋江起义流传很广,一方面是因为其活动地区靠近东京开封,对当时的文化精英们带来了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投降了,其起义的成员成为了北宋的官员,他们的事迹就在开封等城市的大街小巷流传开了,逐渐演变为了话本、小说。在这个过程中,故事也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说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义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却更加深刻。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水浒传》将当时流传的农民起义故事都汇入宋江起义的故事中,使其成为了北宋农民起义的一个代表。《水浒传》又将主要的人物进行了描写,突出其个性,甚至改造其身份。《水浒传》是文人写的,表现了文人对农民起义军的赞扬,对“官逼民反”的憎恨,同时也将自己的“忠孝”思想融入其中,并最终失败,让人无比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