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任于败军之际 受任于败军之际句式
宋朝经过了靖康之耻后,北宋覆灭,赵构定都南京建立南宋,此时的宋朝处于金国、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下。这时南宋的皇帝是宋高宗,宰相是秦桧这两个人呢都是主和,至于为什么是主和这里的历史原因不做探讨。虞允文我们本文的主角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可以说是名门望族之后,天资聪慧七岁便能提笔作文,这样的出身进入仕途去为帝王建功立业是必然的。
虞允文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参加了科举中了进士可惜当时秦桧当权,虞允文出身于蜀地,秦桧在当时呢不会重用蜀地的文士很简单,此时北边已经是金了,历来北方王朝争霸江南,必先事于蜀。赵宋王朝南渡,偏安今东南后,中原尽失去,川陕四路居于上游,以秦岭与金对峙,所以巴蜀是南宋时期的重要一个军事战场。所以在这种动荡环境下走出的文人名士或多或少无不有着北定中原,踏破贺兰山缺,还于旧都的政治抱负,终归与当时高宗和秦桧二人的想法相悖不会在朝堂上受重用。后来秦桧死了,高宗这时候想收用被废弃的蜀士于是有人推荐了虞允文,于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时候,已经年过五旬,官至中书舍人,相当于宰相的秘书,正五品。
南宋
如果不是历史的波谲云诡,他将平淡地度过一生,甚至青史上也不会有他的名字。这个时候金国的皇帝完颜亮为了实现其“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发全国之兵,率60万大军南下,北宋淮河防线的守将王权吓得望风而逃,残兵败将一直逃过长江,到了长江南岸的采石矶。南宋皇帝宋高宗从西湖歌舞中惊醒,惊慌之下,高宗将王权撤职,派李显忠代其职务,同时派宰相叶义问前往前线慰劳守军。可惜,宰相大人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于是前往前线的光荣任务就落在了五品小官虞允文的身上。当时的形势是,完颜亮的几十万大军已经抵达北岸,即将渡江。而南岸的宋军只有区区一万多人,且军心涣散,更要命的是,作为主将的李显忠尚未赶到,看起来,金国的大军挥师南下,一举灭宋已经不可避免了。
作为一个文人从未有过任何行军作战的经验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场战争的结果不用多说了自然是好的,史称采石大捷。简单探讨下能赢的原因吧虞允文临危不乱,指挥出色,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金兵不习水战,而宋军的强项恰在此处。金国内乱,完颜褒即位,金兵士气低下。梁山泊水干涸,金国准备南征的船只无法顺流南下,只好临时征调一些民船,又小又旧无法与南宋的大船对抗。也是因为这场战争使得金攻灭南宋的战略计划遭到了彻底的破产,南宋至此转危为安保持了长期偏安的局面为南宋王朝续了百年之久的王朝气运。
宋孝宗
采石大捷之后上位不久的宋孝宗心怀大志一心北定中原,雪祖宗之辱可惜国内主和派政治势力强大再加上北伐人心不齐,金世宗已经掌握了政权并成功扫清了反动势力,这场战争虞允文一直谏言虽然他是主战派,但是他十分清醒明白目前不是北伐时机,最终这场北伐只是促成了以战议和,对此宋孝宗仍感屈辱。
此后虞允文也陷入了帝王之家的权术制衡中还好终归是有惊无险,再加上他的个人志向与孝宗一致都是北伐中原雪祖宗二百年之辱,可惜南宋军事实力终归偏弱,纵使孝宗向他多次询问北伐之期,但虞允文一直尽心尽力为北伐事业做准备发兴修水利,训练士卒不逞一时只勇,但是无可奈何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先天积弱北伐非一朝一夕之事最后到此虞允文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