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为什么不禅让
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接受帝舜的任命前去治水。由于灾情紧急,所以大禹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期间他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但却没有进去探望家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个“大禹治水”以及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早已被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很有正能量,倡导大家在工作中要学习大禹的献身精神,具备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不过,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大禹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相并非是没时间,而是另有隐情。
《史记·夏本纪》中写道:“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帝尧时期,洪水肆虐。大家推荐让有崇部落首领鲧前去治水。结果鲧折腾了九年时间,治水行动却以失败告终。舜继承了尧的帝位后,到地方去巡视,看到鲧在治水方面没有取得成果,于是对其进行问责,命人将鲧诛杀于羽山。之后,舜又任命鲧的儿子禹承袭父业,继续治理洪水。杀其父而用其子,由此可见舜对大禹的德行和能力都是非常看好的。
禹在接受了任命后,立即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那个“大禹治水”的故事了。不过,这里面有一段却道出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相。《史记·夏本纪》中写道:“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禹是因为工作忙碌,所以即便路过家门口也没时间进去和家人团聚一下。但太史公司马迁在对这件事情的描写上用了“不敢入”这三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上面已经提到过,大禹的父亲鲧是因为治水失败遭到问责而被诛杀的。大禹虽然又被委以重任前去治水,但他作为罪人之子,自然是诚惶诚恐。所以,大禹不仅在工作方面全力以赴,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小心翼翼。他在负责治水的十三年时间里,虽然数次因工作原因路过家门口,但却不敢进去和家人团聚,深怕给其他人落下话柄。
最终,大禹花费十三年时间,耗尽心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大禹也因此声名鹊起,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在以往的印象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虽然可歌可泣,但总感觉不近人情,甚至有点夸大其词。但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大禹不进家门的原因并非是不想入、不能入,而是不敢入。虽然这样的描述并没有传说故事中那么正能量,但这样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大禹,而不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