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简短

时间:2023-04-20 03: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9576 评论:0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王龁率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廉颇率兵抵挡秦军。廉颇将军队驻扎长平,两军交战数次,赵国都战败了。廉颇便退回长平,坚守不出。

廉颇几次战败,如今又坚守不出,因此赵王认为他几次战败,害怕了秦军,对他十分不满,多次写信责备他。这时,范雎派人带着数千两金,秘密潜入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很容易对付,而且马上就要投降了!”赵王听说后就要派赵括代替廉颇前往长平抵挡秦军。蔺相如连忙上前劝阻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用他为将,就好比胶柱鼓瑟。赵括只会诵读他父亲留的兵书,而不知随机应变,不能任他为将。”赵王不听,仍旧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学习兵法,自认为天下无敌;他曾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一点也难不住他,然而总不说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而括儿却说得如此轻巧。假使赵国不派赵括为将军也就算了;如果让他为将,灭亡赵国的一定就是括儿。”等到赵括即将率兵启程时,他的母亲亲自上书赵王,说不可派赵括。赵王问:“为什么?”他母亲回答说:“最初我侍奉他的父亲,看见他当时虽身为将军,却亲自奉食给他人进用,和他结交为友的有一百多位,所得赏赐,全都分给士兵。他自接受君命之日起,不问家事,专心致力营伍。现在赵括做了将军,东向朝见,军官无人敢抬头看他;君王所赏赐的金钱财帛,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看到便宜多利的田宅,可购买的便把它购买下来。君王认为赵括像他的父亲,其实父子的心志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为将。”赵王说:“请勿多言,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假如他今后不称职,请求不要牵连到我。”赵王立即应允。

秦王听说赵国任赵括为将,暗中派白起去前线接替王龁为将。赵括到了前线,撤了廉颇的坚守命令,更换了各级军官,下令出兵进攻秦军。白起令秦军假装战败而退,预先命两支奇兵埋伏在败退的路线上,准备随时出来截击赵军。赵括率兵一路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白起坚守不出,赵括几次率兵攻打都无法攻克。这时,事先埋伏的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从后面杀出,截断了赵军的退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奇兵截住了赵军的粮道。这时白起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去袭击,把赵军杀得大败。

赵军无法攻克秦军的营垒,退回的道路又被秦军截断,只好筑造营垒,等待救兵。秦王听说赵括被包围了,立即发全国之兵,派往长平,阻挡赵国的援军和运粮的军队。

赵国实在没有办法了便向齐国求援。齐国也置之不理。到了这年的九月,被围困的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了,士兵们饿得没有办法,开始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了。赵括见如此下去,不是个办法,便孤注一掷,派出四支军队,轮番进攻秦军的营垒,但是仍然无法攻下。赵括亲自率领一支精兵与秦军搏杀,被秦军用箭射死了。赵军见主将死了,一下子就崩溃了,四十万赵兵全部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患。”于是把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放了二百四十个年岁比较小的士兵回到赵国。

▲ 长平之战

秦前后总共斩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国臣民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再也无力和秦国对抗了,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经典原文: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当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

读史学成语

胶柱鼓瑟: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例句: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于社会实践,不能胶柱鼓瑟,为了学习而学习,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文章评论